?
?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关注
中国民政:浙江省湖州市聚焦六大目标 创新“六合”模式 推动老年助餐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24-08-28 来源:中国民政 字号:[ ]浏览次数:

202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以来,各地民政部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细化完善已有方案,积极加强资源整合和扶持投入,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受到广大老年人欢迎和社会各界认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浙江省湖州市的经验做法!

聚焦六大目标 创新“六合”模式

推动老年助餐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浙江省湖州市聚焦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以解决六个共性难题、达成六大远景目标为导向,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打造“六合”服务模式,构建全域高品质可持续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聚焦基本助餐普惠化 

推动“阵地整合” 

发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布局广、网点密、功能多优势,整合场所、团队、项目,建设保障性助餐主阵地。

场所整合,解决助餐用地“缺”。将助餐场所设置纳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级评定必备项,嵌入式老年餐厅、服务点分别占比86%、94%。开展老旧小区养老服务用房达标攻坚三年行动,保障老旧小区助餐需要。行动开展以来已补建5.7万平方米,新增助餐设施46处。

运营整合,实现供餐成本“降”。老年餐厅人员薪资和场地成本占总支出的一半以上。通过整合运营,推行管理者一体兼顾、服务员交叉兼职、场租水电优惠减免,每个餐厅平均节省人工2.6个、年减少支出30万元,有效降低了供餐成本。

服务整合,确保促动效果“强”。依托“双设施”一体化设置,拓展社交活动、个性化服务与午休、餐饮有机整合的一站式服务,促使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开办老年餐厅后,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人流量增长30%—50%,居家养老服务被市民团票选为“百姓最有感”十佳案例。

聚焦社区用餐可及化 

加强“设施统合” 

统筹社区周边设施,迭代布局食堂、餐厅、功能点,缩短空间距离,突破信息屏障,打造“家门口”便捷服务网络。

盘活三类“家门口”设施。无偿划拨使用学校、医院、供销社、铁路办公区等公办机构闲置用房;按需整合利用社区办公用房、小区保安岗亭、废弃核酸检测亭等社区公共用房;灵活共享运用小商家、餐点铺、便利店等社会商业用房。

配备四种“多功能”点位。在老年人密度较低或用房短缺的区域,综合考虑需求和成本,分类设置“堂食、转送、取餐、订餐”四种功能服务点,形成以老年餐厅为中心的“1+4”助餐服务体系。

上线一张“全城通”地图。在百度、高德、腾讯三大地图软件上线215家老年餐厅信息,通过政府网站高频宣传,方便老年人和家属快捷查询周边助餐网点、菜品菜价、服务时段以及联系电话,实现用餐“就近推荐”、出门“一键导航”。

聚焦上门送餐专业化 

优化“组织配合”

着力破解为失能、高龄等行动不便人群送餐成本高、时效慢的难题,推行定人定时的分段分工送餐服务。

专职订餐员担当“总顾问”。设置专职“订餐员”,承担咨询接待、投诉受理工作,提供电话、网络等多渠道订餐服务。同时,当好助餐服务“总顾问”,收集区域老年人饮食偏好、健康状况等信息。

兼职送餐员跑出“加速度”。引入居家养老服务团队、社区志愿者、外卖小哥、同城配送等作为兼职“送餐员”,实行“多线程”同步派单,打通厨房与取餐点的连接堵点。依托送餐小程序精准反馈出餐时间、送达时间、路途耗时,分段送餐“无缝衔接”。

志愿取餐员直达“家门口”。在鼓励自理老年人出门自取的基础上,招募社区工作者、小区物业、热心居民作为兼职“取餐员”,组织党员干部认领老年人“微心愿”,为“出门难”“下楼难”的老年人代取餐、送到家,解决送餐上门的“最后一百米”难题。

聚焦社会助餐可持续 

促进“场景融合” 

在城市和集镇区域,探索老年助餐与社会餐饮融合发展,推动助餐主体可持续运营,满足差异化用餐需求。

引入社会餐饮,拓展服务半径。制定老年助餐点位布局测算公式,按老年人群密度与总量,梯次布点。成立社会主体老年助餐联盟,选择多家老字号餐饮品牌,承接公益助餐。

推行差别定价,实现收支平衡。基于不同人群的经济条件和消费习惯,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对困难老年人、农村低收入老年人,提供爱心价、特惠价,每餐一般不超过7元;在社会化餐厅,对标市场价,设置公益价。

兼顾世代差异,提升“造血”功能。结合老、中、青不同人群特点,实行错时错峰用餐,分别推出适老化、年轻化套餐,接入“美团”“饿了么”等点餐平台,提供“卡、码、脸、话、键”多种订餐用餐方式。

聚焦偏远乡村可覆盖 

增进“权责契合” 

探索以中心户、结对帮、协会办三条路径解决山区和偏远农村助餐成本高、效能低、持续难等问题,合理设定志愿者能力边界、责任边界和效益边界,打造契合农村特质的助餐模式。

“组织化”模式让互助更持久。在偏远散居农村,创新“专业机构+村委+中心户+慈善+保险”的组织化互助模式。以专业助餐机构作为运作主体,负责资源对接、管理培训和业务支持,形成机构运作、村委选人、慈善资助、保险兜底的机制。

“随身呼”装备让帮助更有效。在拆迁集聚新村,优选热心村民,与老年人配备“一对一”随身呼叫器,实现“有事随身呼、就近搭把手、件件有回应”。明确志愿者服务边界,“小帮小忙”随时办,“有事在身”随时换,“超出边界”随时转,让志愿者“有心有力”、后顾无忧。

“自治性”组织让自助更可行。组建村级老年协会,精选老党员、老干部作为领头人,发动老年骨干共同商议、组织实施本村助餐服务,凭借同龄人关系纽带,将真实需求摸出来,让困境老年人走出来,使“以老助老、助人自助”成为常态。

聚焦全域助餐抗风险 

完善“管控结合” 


采取制度化、标准化、数字化手段,加强源头规范、过程管理、风险防控,确保服务安全可靠。

“三条防线”筑牢全链条安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探索定制老年食堂建设、运营与监管规范,细化操作流程。推动老年食堂购买机构责任险、食品安全险、送餐服务险,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强化风险抵御。张贴食品安全管理、老年用餐优惠、投诉举报监督方式等五类制度信息,确保阳光透明。

“三个标准”增进全场景规范。推行资费标准化,设立普惠和特惠分人群餐费体系,制定送餐费用标准。推行设备标准化,统一餐盒规格、材质和标识,使用标准化送餐车,探索配备老年人接送用车。推行数据标准化,统一刷单设备规格,规范服务全过程数据字段,完善报送监管平台。

“三条通道”加强全周期监管。从订单生产到完成各环节,在线实时监控订单状态,实现全程管控;完善助餐满意度评价机制,实行抽查回访,实现全员评价;全面公开专人、专线,及时响应咨询投诉,实现服务闭环。

围绕“服务可享、质量可控、方便可及、幸福可感”标准,湖州市共建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1094个,“堂食步行一刻钟、送餐车行一刻钟”便利助餐圈已覆盖70%以上城市社区;2023年以来累计提供助餐服务逾600万人次,惠及全市98%村(社区);破解服务持续难题,全市实现自我“造血”、“自负盈亏”社会化餐厅已突破53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