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爱心力量满足多元救助需求
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方面,松江区各街镇做了诸多探索。
“中山街道有低保、低收入家庭儿童79人,享受康复训练补贴的‘阳光宝宝’63人。”李雪刚介绍,街道持续聚焦困难家庭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等,整合辖区慈善资源,连续3年开展“爱暖童心”慈善公益项目。
项目组邀请中山医院心内科专家及其团队为困境儿童设计干预课程、提供社会支持服务。3年来,累计开展公益活动80多场,服务600余人次。一些孩子通过在戏剧疗愈课中参与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了自信心、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记者了解到,以“爱暖童心”项目为平台,中山街道积极推动辖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发挥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作用,完善“物质+服务”多元救助模式,让困难群众获得感更强、安全感更高。
永丰街道在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创建“一店一公益”项目。“目前已有江南曲圣纪念馆、繁花公益超市等11家店铺参与,每家自发推出一个公益项目,合力为困难家庭儿童提供戏曲文化体验、手工创作等‘第二课堂’。”陆春红介绍。
2024年暑期,首批10名困难家庭儿童体验了由江南曲圣纪念馆开设的公益课堂,在雕栏回廊间感受“江南曲圣”俞粟庐的人文精神与艺术情怀。
“孩子们初次接触昆曲,看到昆曲老师穿上绝美的戏服,粉墨登场,都感到很新奇。”江南曲圣纪念馆主理人施老师说,“我们愿意为孩子们做些事情。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抚慰他们的心灵,为人生开启另一种可能。”
“我们是一家关注女性和青少年抑郁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的公益组织,我们这里有残障人士、社区矫正人员、大学生见习人员和志愿者等,大家共插一束花、共画一幅画、共唱一首歌,通过公益活动帮助困难家庭。”松江区繁花社会服务中心理事长佳琳介绍。
记者了解到,2024年,松江区通过慈善助医、助困、助老、助学、助残共帮扶万余人次,涉及慈善基金865.46万元,切实发挥了慈善对政府救助的补充作用,其中包括为困难家庭提供多元化综合帮扶的“桥计划社会工作综合服务”项目、为困境青少年改造学习生活空间的茸城“梦想改造+”项目等。
松江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唐金星介绍,为了更广泛地凝聚社会爱心,助推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松江区创新推出“1+3+5”工作机制,即集成“1”个救助帮扶平台,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牵头作用,通过“一口上下”机制和议事会商制度,全面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建立完善“3个信息库”,打造救助数据库、帮扶需求库、项目资源库,汇集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信息资源,做到救前查询、对象推送、救后反馈、信息共享,合理配置救助帮扶资源,提升救助帮扶成效;打造“5”类特色项目,引入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以需求为导向,逐步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有针对性地提供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助老、慈善助残、慈善助困等方面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