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首页 >>民政动态 >>市级动态
追随总书记足迹——探寻湖州社会组织助力生态发展之路:湖州市践行“两山”理念 写好“绿色共富”大文章
发布日期: 2025-09-30 来源:社会组织管理局 字号:[ ]浏览次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征程上,“两山”理念在神州大地上勾勒出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图景。

二十年来,从理念到行动,从蓝图到实景,湖州社会组织工作始终秉持这一科学论断,让绿水流淌人民幸福的希望,让青山成为永续发展的磐石。全市社会组织不断探索践行“两山”理念,助力实现从挖矿致富到绿色创富,以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嬗变,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推动“两山”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者。

坚持旗帜领航

在红色土壤上种下“绿色的种子”

红社领航,绿色护航。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湖州市通过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多元方式,持续推动社会组织领域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党建共抓。市民政局在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培训、政策宣讲等活动时,始终强调绿色发展理念,确保社会组织业务活动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频共振。

政策导航,助社启航。湖州市以市两办名义印发《皇家国际娱乐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助力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建设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以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积极培育扶持,严格依法管理,全面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从“多不多”“快不快”向“稳不稳”“好不好”转变,从注重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注重能力提升、作用发挥转型,坚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生态环保、垃圾分类等社会服务,促进其在相应领域发挥作用、提升地位、扩大影响,为湖州市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贡献力量。

平台助航,多元续航。市民政局加强对社会组织培育平台的整合提升,强化平台服务和运行机构考核机制,重点培育公益慈善类、教育、科技、文化、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专业型、枢纽型、平台型社会组织,通过提前介入、全流程指导等举措,鼓励支持绿色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严格登记审核,通过引导社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等方式,确保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公益宗旨;积极做好政策引导,明确实践路径,鼓励相关业务主管单位出台各类政策措施,明确支持社会组织在生态修复、环境监督、绿色宣传、社区治理等领域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其发挥作用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坚持赋能提升

在公益根脉上开出“绿色的花朵”

“项目化”驱动引领,助力绿色品牌。市民政局鼓励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增强动员能力、创新筹款方式,以资金扶持、产业开发、项目帮扶等形式支持生态领域的公益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围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品牌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流域治理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引导社会组织精准申报、承接项目,在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实际问题的“战场”上锤炼队伍、检验成效。截至目前,湖州市已连续开展十届市本级公益创投活动,共资助项目570个,资助资金达3100余万元。其中,生态环境类资助项目有92个,资助资金为400余万元,占比为15%。一批具备创新性、专业性、示范性的品牌公益项目崭露头角,如湖州南太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发的生态社工培训课程引导社工机构等专业性组织更好地运用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标准化”规范引领,助力绿色普及。市民政局支持社会组织牵头、参与环保公益领域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技术指南的制定实施。其中,湖州市仁与社会创新发展中心牵头研制《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指南》国家标准,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绿色殡葬、人文殡葬等工作;湖州市绿色环保协会、湖州市金融学会等参与研制绿色金融相关标准9项,编制《绿色金融在湖州》《湖州市绿色金融发展报告》等,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能力。

“绩效化”创新引领,助力绿色公益。市民政局建立健全以成果为导向的社会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将评估等级与承接政府项目、获得表彰奖励、享受扶持政策等直接挂钩,形成“干得越好、支持越多”的正向激励循环;将“生态环境元素”创新纳入考核体系,坚持把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标尺,对志愿服务组织、慈善组织等不同类别的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实施分类管理,突出监管重点。近年来,湖州市培育出一批运作规范、公信力强、服务优良的示范性社会组织和品牌公益服务项目,如安吉环保公益协会实施的民间巡河项目、安吉县农村物业管理协会开展的“垃圾分类进校园——安吉县中小学生‘农村物业管理杯’公益作文大赛”活动。

坚持融合共治

在共富树枝上结出“绿色的果实”

融入专题孵化,推动协同发展。湖州市建强市、区(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的“孵化器”和“加油站”,为其提供从登记咨询、战略规划、能力建设到资源对接、场地支持、项目落地的“一站式”培育服务。例如,湖州社创谷针对社会组织举办“‘两山’理念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座谈会”等活动。同时,市民政局支持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自主搭建信息共享、经验交流、政策研讨和联合行动平台,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有效提升行业资源整合、专业服务和政策倡导等能力;联合市环保类社会组织、企业、媒体、慈善大使等开展多种宣传实践活动,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协同网络,引导孵化成熟的社会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和民间河长履职、旧物利用与垃圾分类等活动,不断扩大社会组织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影响力。

融入民生服务,提升供给效能。湖州市众多社会组织通过举办“生态课堂”、跳蚤市场、“低碳生活打卡”等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推广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新风尚,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例如,湖州市绿色环保协会连续10年实施“绿色环保进基层送温暖”项目,涵盖烟花爆竹禁放宣传、垃圾分类劝导等内容;在由湖州市生态环境局等发起的“自然伙伴计划”中,湖州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目前该计划已建立16个子项目社群,并于2025年成立国际交流中心,向全球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湖州市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以“‘两山’理念与新时代慈善”为主题,邀请全国专家探讨慈善事业绿色化路径。

融入“两山”转化,推动产业兴旺。湖州市社会组织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协助推进民宿开发、研学课程设计、农产品品牌建设等乡村振兴相关产业链,赋能产业绿色升级。例如,湖州市矿业协会协助完成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试点任务,目前全市共建成7家智能化绿色矿山、7家基础数字化矿山,在全省保持质量和数量双领先;由湖州市慈善总会管理的长三角生态能源碳汇基金推动企业和公众以“购买碳汇”替代传统植树,实现“足不出户、低碳植树”。同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生态环境矛盾纠纷的调解,为生态环境政策制定提供咨询建议,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