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首页 >>他人之石
浙江宁海:“精准评估、四色管理”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
发布日期: 2025-09-04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号:[ ]浏览次数:

如何为困境儿童成长精准赋能?浙江省宁海县给出了创新答案:发挥社会组织优势作用,织密社会协同网络,以“精准评估、四色管理”确保关爱服务落到实处,开展“家庭赋能百户行”专项行动,将科学养育指导送入儿童家庭。截至目前,宁海县精准实施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累计服务困境儿童逾4000人次,已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关爱服务格局。

精准赋能、三级评估、四色管理

盛夏8月,骄阳似火。在宁海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二楼的一间考场里,气氛有些许紧张,这里正在模拟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第一次入户家访的情景。一名儿童主任面对面地与由专业演员扮演的“困境儿童”促膝谈心,她的任务是在15分钟之内尽可能地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

“小月,现在我们交谈的环境很安全,你可以放心地和我说说心里话,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姐姐来之前和老师了解了你的学习情况,知道小月是一个聪明又努力的好孩子,你愿意继续去上学吗?”年轻的儿童主任小张亲切耐心地尝试与“小月”沟通,逐渐打开了孩子的心扉。对面的三名考官也很满意小张专业的提问和处理方式,给她打出了不错的分数。

这场考试是宁海县针对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能力提升设计的培训前测环节。当天,全县共有80名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接受了测试,大家都对这种新颖的情景模拟考试赞不绝口,期待后续能有更多这样“接地气”的培训机会。

“这种形式既生动又实用,能有效检验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能力,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不足,对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非常有帮助。”宁海县民政局副局长吴能利告诉记者,“我们将根据前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内容,更加突出培训的实用性与精准度,科学开展系统化培训督导,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团队。”?

精准赋能是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的第一课,而有效帮扶则始于准确识别困境儿童的真实需求。如何能在最短时间里全面掌握全县困境儿童的基本情况?宁海县依托的是“网格初筛—专业诊断—动态管理”三级评估体系,为困境儿童“精准画像”。

“全县有400余名经过培训的村(居)儿童主任,他们熟练地运用涵盖4大维度28项指标的评估量表,完成了对1140名困境儿童的初步筛查,建档率达100%。”宁海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科科长田璐铭说。

更深入的诊断则由专业的社会组织完成。作为宁海县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的主要实施方,北京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精心安排了30名专家对500余名重点困境儿童开展了深度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分类干预,创新实施了“红、黄、蓝、绿”四色动态管理机制。?

“我们为400名蓝绿色低风险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社会融入支持、法治宣传教育、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等主题的集中辅导和小组活动,对110名红黄色中高风险儿童采取‘一人一档一策’的个案管理,由专业社工为儿童提供深度、持续的‘一对一’个性化关爱帮扶服务。”北京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项目负责人胡群华说。

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类困境儿童的特色需求,全县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资源优势,采取儿童服务阵地差异化运营方式,引导社会组织“登台唱戏、各展所长”。

一方面,宁海县宁好暖助联服务中心入驻并运营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将其打造为“家门口的少年宫”,在周末开设绘画、书法、编程、科学实验等兴趣班,在暑期开展“成长夏令营”等主题活动,让儿童在家门口就能获取优质的课外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18个乡镇(街道)结合各自实际,打造“一镇一品”特色服务站点,支持本地社会组织开展儿童服务类活动。比如,黄坛镇在儿童活动中心常态化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小组活动,由社工和志愿者向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等服务;西店镇以望海小学为试点,派驻专业社工常驻校园,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等家校社联动活动,以驻校服务精准对接流动儿童需求。

专业指导、家庭为本、社会协同

“家长您好,这次来访主要是想和您一起探讨,如何让孩子更愿意跟您说心里话。”今年4月,北京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项目负责人张红和力洋镇网格员一起,用4天时间走访了全镇23户困境儿童家庭,为家长提供教育政策解读、科学养育示范、亲子沟通技巧等6大类菜单式指导服务。

据张红介绍,他们入户时会携带统一配备的“家庭教育工具包”,内含情绪卡片、沟通指导手册、记录本等工具,确保每户家庭都能获得标准化的支持。此外,该服务还将标准化诊断、情景化指导和系统化跟进有机结合,对重点个案建立家庭服务档案,实施“一次入户+三次随访”的持续帮扶机制。

“在个案服务方面,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需求提供了差异化的指导方案。比如,单亲家庭注重加强情感联结,隔代教养家庭需要简化沟通方法,亲子冲突严重的家庭则引入专业调解技术。”胡群华坦言,这些精准施策的案例充分展现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灵活性,也为后续服务积累了宝贵经验。

困境儿童帮扶,家庭是“主战场”。面对当地困境儿童居住分散、需求多元、家庭支持薄弱的现实挑战,宁海县秉持“以家庭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开展“家庭赋能百户行”专项行动,组织专业社工团队全覆盖走访18个乡镇(街道)、累计开展500户次面对面指导,将家庭教育服务直接送到家长手中。

“晓婕(化名)爸爸,孩子最近有没有和您说过想学烘焙的事情?如果孩子想学门手艺,您要积极地支持帮助她啊。”“肯定会支持的,只要她愿意学。”今年8月,项目联合县卫健委组织开展了一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在活动现场,社工小朱欣喜地见到了由她负责的重点个案晓婕。在晓婕参加活动的间隙,小朱与晓婕爸爸交流起孩子的情况。

今年15岁的晓婕患有重度抑郁症,在家庭困境与青春期困扰的叠加下,她平时只待在房间里,不爱说话,也不愿意社交。“除了直接和孩子交流,重点是要帮助晓婕爸爸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会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小朱告诉记者。

为了引导像晓婕一样的孩子多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全县民政、教育、医疗、司法等20余个部门建立起协同网络,培育10个儿童服务项目、促成6家企业结对,定期联动举办各类兴趣活动,整合多方资源,织就了合力帮扶困境儿童的“暖心网”。

“我们还通过公益创投的方式,培育扶持了宁海县西店镇泥融飞燕公益社工服务中心等18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引导其扎根基层一线、发挥专长优势,为困境儿童提供各类特色化服务,将其打造成可覆盖每个乡镇(街道)、持续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生力军。”宁海县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科长施伟都介绍道。

11岁的小恒(化名)是一名低保边缘家庭儿童,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他无法在家专心学习,很是苦恼。于是,社工推荐他参加了项目开设的暑期托管班,由学习成绩优异或有艺术特长的高三毕业生担任志愿者,带领和小恒一样的困境儿童一起学习、做游戏,享受安全快乐的暑期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学生志愿者的参与,还有很多社会力量参与项目。比如,在宁海县“党群同心圆”平台发布困境儿童的“微心愿”后,很短的时间里,127名儿童的小小心愿就被企业爱心人士全部认领;组建“桑榆未保志愿服务队”,引导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为基层儿童工作注入可持续的温暖力量。

从“接地气”的技能培训,到走遍街巷的“家庭赋能百户行”;从“一人一策”的精准帮扶,到“一镇一品”的特色服务……在宁海,一张由政府牵头、社会组织出力、社会协同共筑的困境儿童帮扶的“暖心网”正越织越密、越织越牢。

(转载自《中国社会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